施工中
单车道施工不封路 交通畅通
节能减排——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目前,全球性能源紧张及气候变化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节能减排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我国“十二五”期间道路建设沥青混合料的年需求量超过1亿吨,CO2年排放量达到450万吨,随着道路大范围的进入维修期,传统的铣刨重铺方法会造成大量材料废弃、环境污染、碳排放量急剧增加。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绿色”理念体现在道路养护领域,即指建立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率的养护新模式。交通运输部提出2020年全国公路路面旧料循环利用率要达到90%以上的工作目标。在此形势下,川西片区养护专项整治工程项目部在道路养护中努力探索绿色养护技术以及绿色发展模式。
应运而生——绿色环保的就地热再生技术
成都绕城高速公路(G4201)全长85公里,双向六车道。成都绕城高速公路自通车以来交通量增长较快,超载、超限现象严重,导致路面出现车辙、纵横向裂缝、网裂沉陷等病害。为确保车辆行驶安全、改善道路行驶条件,为过往车户提供安全、优质的服务,项目部拟针对该路段路面病害进行养护施工。
在现实需要和政策的指引下,项目部通过对几种养护方式的比较,决定部分路段采用就地热再生这种新型的路面养护技术。就地热再生机组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设备。它能将沥青路面预养护与再生技术相结合,既可以恢复原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100%回收利用原沥青路面旧料,实现原路面材料的再次利用,节省大量材料资源和资金,避免环境污染,又可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公路养护的可持续发展。该机组于2016年10月在成都绕城高速上进行施工,实践证明,其施工效果超出预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沥青再利用——环保观念得人心
与传统工艺相比,再生机组施工将原路面废旧沥青混合料100%再生循环利用,节省了40%的成本。成都绕城高速公路分车道施工,为确保行车安全,再生沥青混合料碾压成型后仍维持原路面标高,仍采用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合料AC-13C。而且原沥青路面沥青用量偏低,为改善旧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机组负责人经综合考虑添加部分新SBS改性沥青,以改善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该机组采用高效环保的热风循环技术,燃油消耗量节省了30%。
“这套设备的最大优点就是节能减排效果明显。”该机组负责人表示,如果用传统工艺对这些路段进行治理的话,首先要对路面表层4厘米进行铣刨,这些被铣刨出的原路面旧沥青料,往往被直接废弃,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但使用了就地热再生技术后,只需对充分加热后的路面用机组自带的耙齿耙松4厘米,喷洒可还原路面沥青性能的再生剂,再添加极少量的新沥青料,即可完成整个修复过程。采用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施工时,无任何废料排放,最直接的效果是避免了环境污染。此技术在公路养护中的碳排放,不到传统工艺的十分之一。减去了对沥青和砾石材料、能源的消耗量,并有效缓解沥青混凝土路面翻修所产生的废料运输及废料堆弃问题,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
经机组厂家测算出的数据报告显示,就地热再生施工相比传统工艺,在温室气体排放量方面,每施工1万平方米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6吨,在资源的利用率方面,每施工1万平方米利用废旧沥青混合料 960吨,节约新沥青料600吨。就地热再生方法在节能环保、废旧沥青再利用方面的优势在本次绕城高速施工中显现。
修路不封路——交通压力化无形
本次施工的难点在于成都绕城高速巨大的交通压力,热再生机组在本次施工中充分展现了自己独特优势,采用单车道施工方式,施工时占用的工作面小,不中断交通,施工完半小时路面温度降至50摄氏度即快速开放交通。同时,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噪声污染小。在机组施工期间基本未对交通流造成影响,打破了“修路必堵”的历史。
施工好品质——流水作业性能佳
该机组采用流水化作业,对表层破损路面一次性完成就地加热、翻松、复拌、摊铺、整平、成形新路面的功能,施工速度达到3-5米/分钟,其施工效率较传统工艺大大提高,缩短了施工工期。同时就地热再生工艺使成都绕城高速再生层与老路面热联接,杜绝了层间联接不良的问题,改善了再生路面整体受力状态。大量室内外试验表明,该机组施工的成都绕城高速公路现场热再生各项指标与新拌沥青混合料相媲美,具有良好的性能,就地热再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