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推送

冷再生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2018/11/23 14:30:01 0人评论 584次浏览

  摘要:就地冷再生技术在我国受到了业内人士普遍的关注与认同,推广普及速度很快,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果,冷再生技术必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就地冷再生 道路维修 应用与发展
  道路的就地冷再生属于道路维修、改造的范畴,道路冷再生工艺是指充分利用现有沥青道路旧铺层材料(面层与基层),必要时加入部分新骨料,并按比例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水泥、泡沫沥青、乳化沥青、石灰、粉煤灰等)在自然环境温度下(不需加热)就地连续地完成材料的铣刨、破碎、拌和、摊铺及压实成型,从而修筑出具有所需性能质量的新基层的作业过程。这种施工工艺主要解决沥青路面基层破损的问题。 目前已成为国际上道路维修改造的主要方法之一。
  一、道路就地冷再生的适用范围
  就地冷再生技术不仅适用于高等级公路的维修与改造,也适用于一般道路及乡间公路的维修与改造。再生层主要作为道路的基层(承载层),原道路无论是什么结构均可以进行冷再生,只是冷再生时,如何进行配合比设计和掺加何种骨料的问题,视道路的等级不同而定。再生层上应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或封层处理,而交通量不大的等外公路无须加铺面层,可直接使用。
  二、道路就地冷再生工艺优点
  与传统施工方法相比,就地冷再生技术具有诸多优点,概括起来可归纳为以下5点:
  1、 成本低
  道路就地冷再生由于全部利用了旧的路面铺层材料,从而减少了道路维修或改造时旧铺层材料的开挖、运输、废置和新材料的购置,从而导致成本大幅度下降。采用道路就地冷再生比传统方式相比,随着再生层厚度的不同,可以降低成本20%——46%,冷再生路面厚度越厚,降低成本越多。在高等级路面基层中因原材料的再利用可节省大量投资,在低等级路面中,因用冷再生工艺可提高路面基层等级而减小面层的投入,这种客观实际优点的存在是使得就地冷再生技术受到认同并且得到快速发展的原始动力。
  2、 缩短施工工期
  由于不存在旧料的运输问题,不需要其他机械对旧料的耙松和破碎,尤其是道路就地冷再生机械施工一次性可以完成铣刨、破碎、添加、拌和及摊铺,从而简化了施工程序,缩短施工工期。使用就地冷再生机械,每天施工可完成5000—8000平方米的工作量。
  3、 可以提高旧路等级
  可以通过基层承载力的提高从根本上实现道路等级的提高,这对低等级公路尤其有特殊意义。
  4、 节约材料
  所有旧铺层材料全部就地利用,从而大大减少了新材料的用量,节约了资源。
  5、 对公共交通影响显著减少
  冷再生工艺施工的特点是冷再生工序简单,大型机械密集施工,施工设施少,对交通干扰反映不敏感。整个冷再生机械组合可以处于同一条车道内,不影响另一条车道车辆通行,可进行开放式施工,特别适用于交通量较大或路宽较窄情况下的道路的施工。当道路半幅施工时,另半幅照常开通,从而大大改善施工时候的交通状况。因此,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环保道路维修方法和新工艺,路面冷再生机已经成为国际上道路改造的主要方法之一。
  6、 具有环保优势
  使用传统的道路维修方法,沥青路面废弃量十分巨大,对环境造成污染,大量新材料的开采,也会造成资源减少和环境的破坏,采用传统开挖施工工艺时,施工部门及业主均对大量的“废料”处理头痛不已,存放需要占用大量场地,并造成二次污染。采用冷再生施工工艺,不需处理另外处理废弃料,可完全避免上述问题。它不仅可以节约大量投资,更有利于环境保护,因此被人们称之为“绿色”施工技术。
  三、就地冷再生的施工工艺
  1、铺层调查
  铺层调查主要有3个方面:首先是可获得的现有铺层资料的调查研究,包括路面和路基的设计结构、环境因素、使用情况等;其次是分析设计交通量。包括年平均日交通量,重型交通所占比例,每个重型车所相当的平均“当量标准轴载”数量及交通增长率;最后是调查方法,包括沿路观察、动态锥式针入度仪测试、试坑、岩芯试样、车辙测量、弯沉测量和实验室测试。
  2、配合比设计
  确定新骨料添加剂和水的添加量。主要涉及方法如下:
  (1)CBR设计法:由于以经验为依据,所以仅可做为参考并应采用其他设计方法对其设计进行验证。
  (2)DCP设计法:由于同样来自经验,建议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
  (3)弯沉设计法:只有确信铺层的损坏是由路基缺陷引起的,才建议使用。
  (4)机械设计法:由于采用计算机程序模拟现有铺层,与基于经验的设计方法相比,这种方法最可靠。
  3、试验路段的施工
  4、进行冷再生施工
  旧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是一项新型的公路建设和养护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节省大量的原材料,降低养护成本,同时在环境保护方面,由于做到了废物的再利用,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而且大大减轻了一线养护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了沥青熬制对人体的伤害,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大好事。就地冷再生技术一定会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文光.道路的就地冷再生[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1997,16(2):31—32
  [2]、马培新.就地冷再生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养护机械与施工技术,2005,06(2):32—33

栏目类别